豫菜历史悠久,为什么不在八大菜系内呢?

八大菜系的形成都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豫菜以开封菜为代表,在北宋时达到极盛、形成规模,而八大菜系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开始的,可以说豫菜是各大菜系之母,对各大菜系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这一层次关系来看,八大菜系本就不该有豫菜。

在这个全民自称“吃货”的年代,豫菜几乎很少引人注意,代表菜品更是寥寥无几。“川、鲁、粤、淮扬、闽、浙、湘、徽”,这是中国人熟知的八大菜系,也算是中餐的代表。即使是八大菜系之外的地区,提起一些代表菜,很多人往往也能脱口而出,例如东北的锅包肉、贵州的酸汤鱼、西北的手把肉……然而说到河南,不少人都接不下去。

豫菜是怎样形成的?

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开国王启在今河南禹州摆下国宴,宴请四方诸侯,史称“钓台之亭”。商朝伊尹,提出了“五味调和”、“以汤说美味”,这是与豫菜有关的最早的烹饪理论。

河南历史上的几座都城,也都推动了豫菜的发展,例如史书记载的“周代八珍”以及唐朝武则天定制的“洛阳水席”。

及至宋代,国都汴梁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酒楼、饭馆、食店、茶肆,遍布大街小巷;《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七十二正店”,以及市肆铺面所经营的菜肴已达数百种,豫菜达到鼎盛。

后来,宋室南迁,豫菜的势力有所滑落,但仍对江南烹饪产生了巨大影响。

明清时期,豫菜式微,但在各大菜系的比拼中仍有一席之地。明代《梵天庐丛录》就记载说:“晋、鲁、川、滇、豫、粤、苏、浙等省,食各有味道,菜各有拿手。”

豫菜特色
作为中原烹饪文明的代表 ,发源于开封的豫菜虽然在南宋以后成为中国烹饪的地方帮派,但因地处九州之中,一直秉承着中国烹饪的基本传统:中与和。“中”是指豫菜不东、不西、不南、不北,而居东西南北之中;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而于甜咸酸辣之间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
豫东口味居中,恪守传统、扒制类菜肴是为典型,以开封为代表;豫西以洛阳为代表,水席为典型风味,口味稍偏酸;豫南以信阳为代表,炖菜较为典型,口味稍偏辣;豫北以新乡、安阳为代表,善用土特产,口味偏重。

豫菜坚持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基本传统,突出和谐、适中,平和适口不刺激是其显著特点。各种口味以相融、相和为度,绝不偏颇是基本原则。

豫菜历史悠久,为什么不在八大菜系内呢?

为什么豫菜不出名?

豫菜从爆红到冷清,不过是短短百年间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豫菜失宠了?与豫菜类似的就是鲁菜,因为对食材、汤头等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鲁菜馆也不复民国时的荣光。

同时,豫菜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种政治运动不断,经济凋敝,物资供应紧张,对于讲究原料、配料的豫菜是个不小的打击,在当时很多菜都没法做了。

八大菜系中的大部份菜系,都产生于近百年来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川菜虽然诞生于内陆省份,但仍有成都、重庆这样的发达城市作为支撑。

反观河南,清末至民国,河南一直饱受战乱困扰,至今也并非经济发达的省份。1949年后,曾经豫菜的核心城市开封地位逐步衰落,新的省会郑州在很长时间里也并非区域中心城市,豫菜的影响力也就逐步衰退了。

最为根本的还是口味,就像是辣椒的流行,有着各种内在、外在原因,但基础是辣椒本身对人的吸引力。

最近二三十年,能吸引人的美食都是有着强烈的地域性或是极致的味道,无论是四川的麻辣,还是海鲜水产的鲜美。而豫菜的口味居中,反而让自己没有了特色,无法给食客留下深刻印象,变成了不尴不尬的存在。不过,我们在接受新的事物的时候,也不要随意摒弃传统,要把有特色的味道继续延续下去。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餐饮资讯,欢迎点击下方按钮联系我们人员。

★闽菜佛跳墙到底贵在哪里?奢华到什么程度?
★什么才是真正的沙县小吃?
★城市美食地图:重庆人为什么爱吃火锅?
★城市美食地图:广式火锅有什么特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可可日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iluozhen@qq.com删除,谢谢。
  • 坚果炒货

    坚果炒货
  • 手机扫一扫
    随时随地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