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零食适合春困,立春吃什么?
谢邀。
立春是我国的“四时八节”之一,地位十分重要。立春意味着以“藏”为主的冬天已经过去,崭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的到来意味着万物复苏,百草生长。
立春来临之际,人们往往要进行许许多多的活动,或制作独特的美食,或通过“打春牛”的仪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一、立春的三候
每一个节气都有属于其自身的“三候”,虽只是简短的几句话,但却能够精确地反映出一个节气所代表的气候特点。立春自然也有三候,即“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意味着风不再是刺骨的冬风,而是带有温暖气息的春风,微风拂过湖面,冰雪开始融化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大约在立春五天之后,蛰伏在洞里的昆虫便开始苏醒,冬眠期也宣告结束,但由于天气并未完全变暖,所以它们依旧会藏在洞穴里等待时机。
三候鱼陟负冰,立春之后,由于河面的冰开始解冻融化,所以藏在水底下的鱼儿便开始活跃起来,它们会偶尔到水面上游动,由于冰以碎块的形式在水里漂浮着,所以看起来好像是被鱼儿们给背着游动一般。
以上三点便是立春的三候,种种迹象表明,春天真的要到来了。
二、立春要“打春牛”
立春节气,在我国各地,人们往往会举行相应的迎春仪式,而打春牛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流程。
打春牛又被称为“鞭春牛”、“舞春牛”,其实春牛并不是真的牛,它是人们用桑木做成牛形状的骨架,或用泥土雕塑成牛的形状。
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耕牛在农耕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许多朝代甚至有不准杀牛的法律条例。牛在我国寓意十分美好,它象征着农耕文明的繁荣。春天到来之后,人们就要进行新一轮的作物播种活动,因此,人们就在“行春之仪”上“打春牛”,以求春种顺利,五谷丰登。
耕牛
“打春牛”这项习俗在我国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上古神话时期的神农时代便有了这项传统。传说,当时的官员在迎春仪式的贡桌前,要拜访一尊“土牛”,让一个人扮作“句芒神”并用鞭子抽打土牛,寓意抽掉牛的惰性,在春天来到之后能够帮助人们好好耕种田地。
有文字记载的迎春传统则出现在而在西周时期。在这一天,周王要带领百官前往郊外迎春,各地城镇和农村也要举行土地的“开耕”仪式,以表明新一轮的播种与劳作正式开始。
神农城炎帝文化主题公园
打春牛习俗自周朝产生之后,历经千年的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十分兴盛。人们一般用四个人抬着“春牛”,由另一个人扮演主管民间农事的“春官”,并手持鞭子抽打“春牛”以迎接春天。
早在立春到来之前,人们便要开始制作“春牛”,而制作也十分讲究,“牛”的身长需为三尺六寸五,寓意一年有365天,牛尾巴长一尺二寸,寓意一年有12个月份,牛的四个蹄子则象征着一年四季,鞭打“牛”的鞭子也必须得是柳树条做的,因为柳条象征着春天,同时鞭子长度需二尺四寸,寓意一年有24个节气。
而此时的“春牛”也由原先的土牛变为以桑木为骨架,以纸为外壳的“纸牛”,同时人们还要把“牛肚子”里放上五谷杂粮,当人用鞭子抽牛时,牛肚子里的五谷便会流出来,寓意着新的一年人们能够五谷丰登,盆满钵溢。
我国民间的“打春牛”
到明清时期,打春牛习俗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男人用鞭子“打春牛”的同时,女性也会头戴艳丽的饰物或者裁剪的春燕和春蝶,谓之“戴春”,而老人和孩子则要吃春卷或者春饼,谓之“咬春”。但无论是打春还是戴春、咬春,人们所要表达的祝愿和希望却是没有变化的。
立春习俗“戴春鸡”
三、立春的其他习俗
除了“打春牛”之外,立春这一天人们还要进行其他的迎春活动,例如“贴春字”,也就是人们要在立春的时候在家门上贴上适宜春天的字画,这项习俗早在唐朝时便已经产生,其中张贴的画被称为“宜春画”,字则被称为“宜春字”,例如“迎春”、“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色宜人”等字样。
贴春字
而在饮食方面,人们一般会在立春时节吃春饼或者春卷。吃春饼习俗早在唐朝便已经产生,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都十分流行。春饼是一张薄饼,人们在饼里卷上各种各样的蔬菜。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饼里卷的菜样愈发的丰富美味。据史料记载:“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春天许多新鲜蔬菜开始发出嫩芽,人们为了尝鲜,便用薄饼卷着蔬菜并进行油炸,取名为“春饼”,吃了之后寓意五谷丰登,同时也象征着春天已经到来了。
吃春饼谓之“咬春”
文史君说
立春是我国的四时八节之一,其地位毋庸置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想出了许许多多的庆祝立春日的活动,如“打春牛”“贴春字”、吃春饼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活动,都蕴含着中国人民希望新年五谷丰收的美好祝愿与希望。
参考文献
李寿冈:《也谈打春牛和寒食的习俗》,《民俗研究》1988年第3期。
雷伟平:《立春习俗中“春牛”的民俗谱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头部会出现哪些征兆?
脑血管堵塞,会引起脑组织出现软化、坏死,导致脑梗,也叫缺血性脑卒中。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群体。
一旦发生脑梗,其死亡率极高,即便抢救过来,也容易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头部出现4个表现,可能是脑梗要来了,注意警惕
表现1:出现剧烈的头痛
如果发现自己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很可能是脑部血管出现堵塞,引起的脑部缺血引起的剧烈头痛。
临床数据显示,约70%的脑梗患者在发病前1周会出现剧烈头痛的现象。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来说。
一般在脑梗发病初期,很可能会出现一侧头部疼痛,对着病情的恶化,还可能会导致整个头部出现剧烈的疼痛。
表现2:视力下降
当大脑供血不足时,会影响到视网膜神经的正常血液供应。
此时,人就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看不清楚,甚至会出现突然眼前一黑的情况。
在数秒后,这种现象可能会自行恢复,特别是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若是一段时间之内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趁早就医。
表现3:舌根发硬、语言障碍
当人的头部血管出现严重的堵塞时,就会造成大脑严重的供血不足。
这时,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就会受到抑制,从而人的舌根发硬,出现语言障碍。想说的话不能表达清楚,有时还所问非所答。
特别是对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出现了这样的异常表现,最好及时就医检查一下,避免延误病情。
表现4:频繁打哈欠
在脑梗来袭时,头部的一些异常变化会相对明显,例如短时间内出现了频繁打哈欠的情况,也要高度重视。一般在产生困意的时候才会有打哈欠的表现,而部分人脑梗严重,脑部组织需要的氧气,血液的无法及时提供,因此很容易产生困意。
而在大脑缺氧严重的时候,会通过打哈欠的方式排放出二氧化碳,提高身体的含氧量。如果存在打哈欠频繁的情况,需要警惕脑梗。
脑梗患者,四件事常做,复发几率增半,为了自己和家人改一改吧:
一、体重飙升不节制
患了脑梗的患者,严重的人一般行动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每天锻炼都是非常缺乏的,如果再加上饮食上不进行控制,体重往往会一路飙升。
但是研究发现,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这密切的关系,有研究结果显示,肥胖者发生脑梗的几率要比正常体重者高出40%。
而我国的肥胖人群多发腹型肥胖,这种情况身体对血液压迫比较大,血流一旦变慢,就容易形成梗死。
二、饮酒不控制
很多人都认为喝红酒好,的确如此,适当的饮用红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但是对于脑梗的患者而言,不管是白酒,啤酒甚至是红酒都不建议喝了。过度的饮酒会刺激大脑神经,导致心跳加速,并且可能导致高血压和交感神经的兴奋。
在这种情况下,心脏的输出将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三、随意停止用药
不管是从什么途径,现在很多新闻上,或者是一些广告上,都充斥着各种偏方或者是小方法,说可以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什么的,这些都是不可信的。
特别是对于脑梗患者,医生叮嘱吃的药,一定不可以随便停药,特别是有高血压的人要尤其注意。
据相关的调查发现,高血压是脑梗的重要因素,有将近70%左右脑梗人群是患有高血压的,所以,控制血压是防止二次脑梗的关键。
四、一天一盒烟
对于老烟民而言,一天一盒烟可能已经不算多了,我们都知道吸烟伤肺但其实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血管的伤害不亚于肺部。
在吸烟的时候,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这些有害物质无法过滤,会直接进入血液中,增加血液的粘度,严重影响到心脑血管。
脑梗都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医生从来不吃!
1、动物油脂摄入过多
人们的生活变好了,肉,动物油等都随便吃,而这些食物摄入过度,容易引发高血脂,高血
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建议:食用植物油,植物油的脂肪含量少,如秋苏籽油,并且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
中的α-亚麻酸含量高达60%以上,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很好的保护心脑血
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心梗,脑梗等
疾病的发生。
2、油炸,煎烤食物
薯条,汉堡,炸鸡,烤串这是都是人们不能拒绝的美食,但是食物也是含有大量的致癌物,同
时也是高热量的饮食,长期食用使血脂增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的发生。
建议:常饮降脂,清血茶,用奶汁草、荷叶、小叶苦丁,泡水制成奶汁草荷叶茶。
荷叶有降脂减肥,降低甘油三酯,血液黏稠度,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
小叶苦丁,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减少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
奶汁草,是很好的降低甘油三酯的小植物,提升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三者搭配,降血脂,改善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预防脑梗的发生。
3、面包,蛋糕,饮料
很多人都喜欢这些含糖量高的食物,早上不吃饭吃些面包,从来不喝水,就喝饮料,长期的摄
入糖,不仅仅会引起高血糖,损伤血管的内壁,而且也会转化成为脂肪,增加血压,血脂的升
高,这些食物被称为是“餐桌上的炸弹”。
建议:控体重,补粗纤维
肥胖是三高的直接原因,肥胖导致血液的流速减慢,增加血管的压力,也会引发脑梗的发生。
粗纤维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的浓度,增加脂肪,糖等物质的代谢,并且有效的降血脂,减肥的作用,
并且促进排便保护肠道,尤其是中老年人,三高的人群常伴有便秘的症状,而便秘的人一旦上
厕所用力,就会导致血压极速上升,血管的硬化,心梗,脑梗等症状的发生。
春困来了怎么提神?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天来了,气候回暖,气温十几度到二十几度,既不像冬天那般寒冷,也不像夏天那般暑热难耐,温度适宜因而特别容易让人犯困。春困是由于自然气候、气温回升而产生的一种暂时性的生理现象,所以一旦出现了春困的现象,不要慌张,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那么春困来了,我们该怎样提神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大家平时生活中方便操作的法子。
一、提神茶饮
1.茉莉花茶
民间早有“春宜饮花”之说,而从养生和保健的角度来讲也是春饮花茶。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自消。
【冲泡方法】选用透明玻璃盖杯,取花茶3g,放入杯中,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待茶水温度适口即可饮用。
2.蜂蜜茶
唐代医家孙思邈有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人们从寒冷的冬季过渡到多风的春季,中医理论认为,风多易燥,常表现为咽干口渴、咳嗽、便秘。蜂蜜味甘、性平,主要含葡萄糖和果糖,还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苹果酸、维生素等成分。因此,在春季,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饮品。
每天早晚冲上一杯蜂蜜水,既可润肠通便、又可预防感冒,还有清除体内毒素的作用。
二、养神药膳
1.核桃桂枣粥
【材料】核桃20g,桂圆20g,大枣8颗,小米150g,糖1小匙,开水500m1。
【做法】小米洗净后,以等量的水泡半小时,再除去水分。核桃、桂圆切小块。大枣去核,切碎。将小米、桂圆、大枣和水倒入汤锅内,以大火煮至沸,再转小火熬煮20min,加入碎核桃和糖拌匀,即可享用
【功效】健胃和脾,除湿,安眠。
2. 百合牛肉
【材料】牛肉片150g,新鲜百合球1个,葱2根,青椒半块,盐1小匙,酱油2小匙,太白粉1小匙,水2大匙,油1大匙。
【做法】牛肉片先用酱油、太白粉、水拌匀,腌半小时。百合分瓣、葱切小段、青椒去籽切片。以半匙油热锅,放进牛肉,炒至八分熟,盛起。再以半匙油热锅,炒香葱段后,放下百合、青椒大火炒熟。放人牛肉片和盐拌匀,翻炒至香气出即可。
【功效】清润肺燥,宁心安神。
三、调节作息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其中,“夜卧早起”的意思即入夜即睡,早睡早起。如果睡眠不足,每天最好午睡1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困睡眠的不足。
四、适量运动
春困现象如果严重到非常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时间出去体育锻炼,到空气新鲜的户外进行锻炼,如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情况会有所好转。
文:王浩浩/王传航